只是因為當時照片不足
所以我把它拿掉重新把照片排上去了一次
這次的店家也是我從小吃到大的一間店
不過卻不是我家人買的~
是老師買的早餐,從此我就愛上了這個「傳統飯糰」
在我的印象裏啊
飯糰其實應該要是一顆圓圓的
裡面包著梗葉相間的炒酸菜、肉鬆或是素鬆
辣或不辣的籮蔔干丁
最後再包上這麼一節老油條
然後享受那種邊捏著飯糰邊吃的感覺。
他家的飯糰有很多種
基本口味除了蘿蔔干的辣與不辣之外
還有一般口味
這是素食加辣,因為我不愛吃肉鬆 |
紫米口味
這家紫米我必須要加獎一下 紫米本身吃起來口感較粒, 所以不少素食或是飯糰業者 都會將它煮得比較軟 但是這樣紫米本身的香氣 就無法利用咀嚼散發出來 它的紫米香Q有嚼勁 粒粒分明之外也不會到米心硬硬的地步 非常的適合做飯糰 |
還有甜飯糰
裏頭包裹著白糖,花生粉,還有油條 因為糯米的熱度,在邊捏邊吃的時候 些許白糖會半融解,形成有口感的糖片 混著吃,香甜的口感當中 花生香味充斥滿口 最後油條補足了口感 甜而不膩卻又多了堅果香 |
接下來我要討論我心目中飯糰的幾個指標
糯米飯是Q而不硬的,
也不會過軟,吃起來有咬勁也有很濃的米飯香。
這是快賣完的白糯米 一樣用傳統的方法放在紗布上保溫和去濕 |
油條是酥脆的,
並且因為包再熱飯中輕輕一捏,
溫溫的香味配上香酥的口感讓我口水直流。
其實現在飯糰的老油條沒那麼老了 以前真的就是老油條 這種硬度適中的其實比較方便咀嚼 |
菜埔適當的鹹味,
帶給了飯糰剛好的調味,又不會搶走其他味道,還有辣的可以選擇。
可別以為這拿回來就切一切直接炒 還要泡水,炒製和調味 每一樣工都不可少 |
什麼?問我怎麼知道? 因為我是客家人,愛吃這個所以常常跟著老媽學做 |
酸菜用的部分有著切碎的葉子,
我吃飯糰很奇怪,總喜歡吃加有葉子又有梗的部份,
而不喜歡只用酸菜梗的飯糰。
還有的人會買酸菜心來切,其實現在便利商店的或是連鎖店的
很多都是買現成的酸菜來包,可是現成的酸菜都是酸菜心去切
那邊的酸味太明顯,又不經過調味,很容易把整個飯糰的味道拉走
再來太過鹹酸,吃多了對身體不好
跟菜埔一樣, 這種醃漬類的東西要炒過才會好吃 一來用油把味道吊出來 二來將鹹味煮掉一點對身體負擔較小 |
肉鬆,不然就是素鬆,
增加香味與嚼勁的配料,但是有點乾,這部分由菜埔和酸菜給予剛好的水份。
肉鬆很香,可惜我沒有很愛吃XD |
素鬆沒有那麼多纖維 吃起來比較多素料的香味 見人見智囉 |
我承認我吃飯糰非常的古板,
不喜歡現在那種加了一大堆配料的飯糰。
也不喜歡那種一條條的,
失去了飯糰自己捏的記憶。
那記憶,是我阿公給我的,
買完飯糰,
他總是會幫我把飯糰捏一捏,
讓裡面的油條和配料與飯做最好的結合。
然後再交到我手上。
生命中,
老一輩的的飯糰店都因為糯米漲價或是身體不堪負荷而停止
雖然這家的飯糰有點小貴
可是那種生命中的樸實記憶和記憶中的滿足味道
我不可能忘記,
就算你10元賣我跟頭一樣大的飯糰
我還是會花70元,甚至105元買兩個或三個來吃
地址:南門市場南華街與文化街口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